一、重构志愿服务新模式,推动党员作表率 2015年,衢州市人民医院党委创新思维,整合院内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青年文明号志愿者团队、巾帼文明岗志愿者团队等,广泛吸纳社会志愿者和学生志愿者等,成立了医院爱心志愿服务中心,成为我市第一家有组织、有管理的志愿者公益组织。一直以来,他们活跃在医院角角落落,为患者提供门诊导诊、陪检、病房便民、健康咨询、爱心援助等服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社会志愿者和学生志愿者岗位暂停了服务,志愿者数量的严重不足成为医院防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医院党委因时制宜,主动应变,号召党支部和党员立即行动起来,10个党支部采取月度交替包干制,每天派出5名左右党员志愿者,集结在爱心志愿服务中心统一调配,在门诊服务岗、预检分诊点、发热门诊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岗,增强“红色引擎”,让党员在防控中亮身份,保证最危险的地方必有党员值守、必有党员冲锋。通过“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引导入党积极分子自觉加入党员服务队,广大职工群众自觉加入志愿服务队,以党员带积极分子、党员带团员、党员带群众,形成党员服务队的辐射带动效应。在医院党委全域引领下,爱心志愿服务中心统筹搭建平台,每个支部及科室均指定一名联络员,建立微信联络群,形成“中心点单、联络员派单、志愿者接单”服务新模式。一年来,已成功打造出适应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志愿服务队伍,医院志愿精神已蔚然成风,书写出人人都是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工作“衢医现象”,有效解决了无人服务的问题。 二、推动志愿服务融入中心、服务大局 医院党委把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疫情期间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由虚活变实功,从有形到有为,有效发挥了志愿服务在医院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提升了素养,为党员职工切实感受社会发展、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方便途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深的认识,筑牢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根”与“魂”;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压实了大责任,形成支部书记亲自抓、各支委落实责任、党小组长领办项目的工作责任机制。全员联动开展,将党员岗位执行情况列入实事积分,量化考核,年底作为党内评优、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也作为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的重要依据;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释放了大动能,强化了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党员创先争优意识,增强了干事创业的动力;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促进了大作为,找准了抓党建和促发展的结合点,在等级医院评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最多跑一次”改革、灾害险情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率先垂范,使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志愿服务活动取得更优的实效,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党员的新担当、新作为。 三、打造特色品牌,推进文化升级 医院爱心志愿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已形成完善的运行体系,影响力日益扩大,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曾被《浙江日报》等多家省市级媒体广泛报道,获得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2020年以来,参与志愿服务的职工人数之多、服务时间之长、工作难度之大,都是史无前例的,再次成功登上衢州市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榜,荣获“最美志愿服务站”称号。 医院党委以爱心志愿服务中心为依托,大力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组织引导,聚焦发挥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加强孵化、培育,成立服务项目库,着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建设,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院外。经过实践,将群众欢迎、效果显著、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进行重点打造,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最终形成了志愿服务特色与品牌,让志愿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党员医疗救助基金”由全体党员自愿捐款设立,用于救助困难住院病患群体;8090宣讲团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让大健康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外院一支部“无声世界、心语相通”,与衢州市聋哑儿童学校结对,推行“四个一”活动:一次“心手相连”爱心陪伴、一次医护人员哑语学习、一次青春期聋哑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一次聋哑儿童家长与学校老师相关医学知识普及;外科二支部“天使佑光明”关爱儿童,走进校园让青少年远离近视困扰;内科二支部“精准帮扶,衷心同护”与基层卫生院开展技术帮扶,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外科三支部“服务前移,情系基层”,送医下乡,与廿里鱼头塘村长期对接,设立支部咨询服务示范点,与衢州市越剧联谊会协作,至各大养老院送医送文化。一项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得到群众认可,逐渐显现出品牌效应,呈现出遍地开花、亮点纷呈的态势,打通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